内页banner
媒体中心
长三角专业汽车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览会

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及应对

“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其市场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为‘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2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T公司女车主上海车展维权”、“‘水银门’事件”、“十一期间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难”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将新能源汽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引发了各界对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及质量、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等多个领域的讨论。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企业该如何应对内外部风险所带来的冲击呢?

1.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发展回顾

新能源汽车包含非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类型。目前市场销量较多的为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2009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推广期、政策扶持期、过渡期等数个阶段。历经十多年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熟度逐渐提高,行业发展出从政策向市场驱动的换挡期。未来,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产业链条

在传统汽车产业链中,整车厂需掌握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核心技术。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车企逐渐分离,整车厂可以外采电池、电控和电机,这相应地降低了整车厂的进入门槛。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更多地探索着在下游流通及服务领域的创新,以形成与对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来源:Mob研究院《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洞察》

2. 行业风险洞察

安永基于多年ERM全面风险管理经验,从政策、市场、技术、运营及财务五大角度,总结归纳了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突出风险。



政策风险

- 政策稳定性风险

政府现在支持多种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但很难说某种新能源汽车将来是否会被淘汰。例如2021年5月,有媒体曝出,“五一”假期后10万元以下或车长4.6米以内的上海新能源车都不再附送牌照,造成购买了微型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可能陷入“既无法上牌,又不能退订”的尴尬。对企业而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前期已经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等成本能否创造预期价值就成了未知数。

同时,补贴的退坡也使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优势面临挑战。根据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再退坡30%。

- 数据安全风险

车载电子系统往往会记录客户使用车辆的信息,保留客户信息,以帮助企业分析、维护和优化驾乘体验。这当中可能涉及客户隐私,并会受到法律监管。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先后落地,企业在开展业务时拥有和使用客户的各类数据,均可能受到数据保密方面的监管。此外,2021年8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在既有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汽车行业关注较大的数据安全问题进行了规定。数据合规将成为企业在拓展新客户或向现有客户进行营销推广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市场风险

- 竞争风险

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着双重竞争压力,既有来自传统燃油车的竞争压力,也有来自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压力。与传统燃油车相比,考虑到安全性和便利性,新能源汽车并无明显优势;与国际先进新能源汽车相比,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新兴产业发展历史短,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也相对较大。

- 消费者认知风险

认知风险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对购买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后果的危害性”的认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的认知风险主要包括:安全风险、性能风险、方便性风险等。这些风险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考验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尤其是安全风险,无论是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质量安全始终是消费者最基本的考虑。对于新能源车而言,锂电池有自燃风险。公众对锂离子电池使用于汽车或未来任何涉及锂离子电池的事件的负面看法,例如车辆火灾,一旦发生可能危害到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严重损害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结合新能源汽车企业直接面向客户的营销模式,企业在需要充分把控产品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以处理此类事件。

技术风险

-核心竞争力风险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所拥有的创新技术以及优秀的产品质量。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然而电池续航里程、成本等问题急需技术上的突破,以电池为主的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性技术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 技术开发风险

新能源汽车研发必须突破诸多技术难题,比如安全性、能量存储和运输等。这些技术难题在该领域起步更早、投入更多的发达国家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我国汽车工业要突破这些难题同样也面临着很大挑战。

此外,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企业基本都在通过自主研发或与科技企业合作的方式深耕自动驾驶技术,而与自动驾驶系统相关的事故时有发生。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使用部分取决于用户交互,但用户可能不习惯使用此类技术,而一旦发生自动化驾驶技术带来的事故,可能会受到追责、政府审查和进一步监管。

- 配套设施风险

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问题也亟待解决,目前充电桩和充电设施的布置远低于需要的水平。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产业化初期,在电动车保有量极低的情况下,充电站的投入也会成为一种风险。于是,先建充电站还是先卖电动车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瓶颈之一。首先是资金问题,建成传统加油站那样密集的充电网络,需要多少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多少资金,由谁来承担这笔费用,目前尚未定论。同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充电站的商业模式,是家用充电还是公共充电,是慢充还是快充,还需要时间摸索、验证,需要在过程中发展这套体系,因为汽车类型、城市化程度和政府政策都会对此产生重要影响。

运营风险

- 营销模式风险

与传统汽车企业更多采用4S店经销模式不同,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通过直销模式直接面向终端客户销售。“线上电商+线下功能店”的渠道模式,打破传统的4S店销售的单一模式,促进汽车营销的透明化、时效性和便捷性。客户可以借助线上平台了解汽车产品性能、选车购车、获取售后服务信息等。线下功能店一般分为体验中心、用户中心、服务之家等功能中心,这些功能中心可集于一体,也可分离。

尽管创新的营销模式能够通过线上电商的商城、服务、社交和媒体等社区属性,通过用户运营提升用户体验、活跃度以及对品牌的忠诚度,但相比传统的经销商模式,这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营销费用支出,营销渠道的扩张也可能受到更多的限制。

- 除原有的分部披露要求外,基于上市公司自己的判断,上市公司可以考虑增加其他维度的披露,如地理区域信息和产品线信息。

- 供应链风险

新能源汽车大量零部件依赖外部采购。W公司某车型使用从上百家外部供应商那里获得的超过1700个零部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单一供应商。此外零部件认证流程耗时长,如算法芯片和摄像头等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测试才能进入供应商名单。若供应商出现产能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车辆生产中断。供应链风险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交付能力以及产品安全和质量均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 代工模式风险

目前许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并未完全建立自有生产线。这样的合作模式存在代工模式下的合作伙伴风险,如拖延工期和产能受限等。此外,代工模式使得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很难做到全面的掌握。

- 专业人才缺失风险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项目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才培养的趋势也逐渐向新能源汽车倾斜。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储备仍较为薄弱,相关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因此在进行运营风险评估时,应当结合当前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规划等来进行,从而评估当前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和项目的具体进度,避免由于人才的原因造成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损失。

财务风险

- 融资风险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势必需要更高的资金投入。我国资本市场提供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融资渠道相对较少,伴随着政府补贴力度的不断降低,部分新能源汽车车型不再享受补贴优惠政策,从而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继而导致企业营业收入以及利润下降,企业融资风险也随之提高。如何合理制定筹资计划、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重要课题。

- 税务风险

着眼当前,关税影响着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尽管在新能源汽车上游的动力电池市场,中国占据着全球最大份额,但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锂的价格变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而我国锂资源的供应却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的提升,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在大力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在不远的将来也必然会将版图延伸至海外市场,届时关税问题和贸易限制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中的重要风险因素。

3. 风险应对建议

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合规治理体系

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汽车数据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落地,新能源汽车企业不仅需要特别关注个人隐私数据及汽车行业特有数据的安全管理,更应当建立起全面的数据安全管理合规治理体系,对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全业务场景的保护。



配套车辆安全监控及舆情应急管理机制

新能源汽车有别于传统燃油汽车,极端自然环境、复杂道路条件、异常交通状态等因素对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提出挑战,同时“电池、电机、电控”长时间工作带来的性能风险也会对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造成影响。为此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控及事故处理机制,以实现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风险的精准管控,做到安全事故的及时处置。

同时,由安全事故所引发的舆情危机也需要企业建立起完善的舆情管理、危机公关机制,应对负面事件对公众信心造成的影响,保持与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的有效沟通。

技术赋能,提升用户体验及企业管理水平

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中诸多技术难题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应用现有技术提升用户体验也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例如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营销,语音识别和AI技术实现车辆语音控制等。但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提高技术的稳定性也十分必要,避免由于技术不成熟造成用户体验上的损失

另外,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依靠IT驱动业务高速发展,建立起信息收集、信息处理、高效营销的闭环机制。

新零售方式下的管理控制

优化客户购车用车全生命周期体验,包括在销售前客户可以通过线上商城或线下功能店查看车辆配置信息和价格信息,并与销售顾问沟通;在销售过程中,销售流程和话术准确统一,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标准;售后处理客户投诉便捷,增加客户满意度。

实时掌握客户信息,厂家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车辆关注人群信息和购车客户信息,进而描述客户群体特征,随时更新目标客户群体,进而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和销售策略,迎合目标群体,增加成交率,并关注其中涉及到的用户隐私数据管理。

提高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控制供应链风险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交付能力以及产品安全和质量的影响,提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企业首先应充分开展供应商寻源,扩充合格供应商库,降低单一供应商占比;其次应当充分评估仓储成本与采购成本,建立安全库存制度,避免由于供应商产能问题引起原材料短缺,造成停产。

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新能源汽车行业由于兴起时间不长,所以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加之该行业企业在生产、经营各方面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前期技术研发投入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由于资金回笼周期较长、收益不稳定等原因,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对企业的投资管理、筹资管理、现金流管控等方面建立起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安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各行各业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及提升的解决方案,通过现有的以及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我们愿与您共同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供定制化专业咨询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上一篇: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洞察报告

下一篇:智能化的外骨骼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