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尽管面临“缺芯少电”的挑战,行业依然延续了高景气。
中汽协数据显示,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82万辆和76.5万辆,同比增长1.6倍和1.5倍,市场占有率达17.9%。另外,多家车企披露一季度产销数据,比亚迪一季度累计销量28.63万辆,小鹏、理想、哪吒等造车新势力一季度累计销量均突破3万辆。粗略估算,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均破百万辆。
各大新能源车企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手订单充足,预计相关车型价格上调对全年销售影响不大。
“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而言,是一大利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完成500万辆销量目标应该问题不大。他也建议,行业应该做更加科学的系统性规划,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订单满满
涨价对销售影响较小
“4月1日0时开始,理想ONE售价将从现在的33.8万元上调1.18万元至34.98万元,林先生您现在考虑得怎样了?”3月的最后一天,消费者小林收到了理想新能源汽车销售人员发来的信息,而理想ONE是他看中的车型,该车型是目前市场上受欢迎程度相当高的中大型新能源SUV。
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在延续。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油价持续上涨、智能驾驶理念快速演进,新能源汽车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缺芯少电”原材料价格大涨、补贴退坡,车厂生产压力在增大。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1月以来,已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涉及车型近40款,涨价幅度从0.2万元至3万元不等。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风向标,特斯拉自2021年底以来已经启动了多轮涨价,在3月甚至罕见地出现连续两次向上调价。Model 3和Model Y各款车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金额在1.4万元至2.8万元。
国产品牌方面,3月以来,涨价公告也是密集公布。比亚迪、理想、哪吒、零跑、五菱等品牌的多款新能源车型售价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虽然新能源汽车齐齐涨价,但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尚可接受,不过也有人选择了观望。
得知自己中意的车型涨价,小林表示,“涨价的幅度并不算大,还可以接受,伴随油价连续上涨,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越发明显。”
记者了解到,尽管已经经过一轮提价,但是车企依然手握充足的订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涨价对企业销售的影响并不大。
日前,比亚迪公布的产销快报显示,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0.49万辆,同比增长333.06%;一季度累计销量28.63万辆,增长422.97%。
“我们判断,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会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月订单量已经突破2万辆,符合预期。最新数据显示,公司3月份的销量为2.03万辆,同比增长189%。
上汽通用五菱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3月初,公司官宣宏光MINIEV GAMEBOY开始盲订,新车进行了多项升级优化,目前盲订开始的前半个月左右,订单已经突破1万辆。
“完成今年的500万辆销量目标应该问题不大。”在叶盛基看来,尽管整体销售受影响不大,但是提价对不同类型的车企影响也需区别来看,“车企被迫纷纷上调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信心,尤其对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很大;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发展尚在成长期,由于产品开发投入大,产业整体盈利能力弱,就单一企业而言还难以达到经济批量规模,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仅有少数企业能够盈利。”
“价格调整是整体行业趋势,预计不会对市场销量带来太大影响。”前述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因其优秀的产品力和服务,已成为消费者的主动选择。
重要原材料涨8倍
新能源车企积极应对
新能源车企纷纷提价,背后是原材料价格的非理性暴涨。
以新能源汽车电池重要原材料碳酸锂为例,生意社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约6万元/吨,到了2021年年末,价格已经涨超32万元/吨,到了今年4月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接近52万元/吨。这也意味着,自去年以来,碳酸锂价格累计涨幅接近8倍。
叶盛基表示,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使得下游新能源车企不堪重负。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电池材料综合成本上涨超过40%,一辆三元电池的新能源车型,因原材料上涨导致车辆生产成本提高幅度在1万元至2万元,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产品的涨价属于正常现象。
中汽协估算的生产成本涨幅与汽车提价幅度也基本吻合。
天风证券研究显示,若考虑议价能力、采购量等对实际采购成本的影响,叠加性能技术进步与成本涨价的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锂电池的成本涨幅约在20%~25%。
关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已有不少车企高管为此发声。
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在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的供应链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所以我们不得不暂时提高汽车价格。”
蔚来汽车CEO李斌在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碳酸锂的涨价非常夸张,在供需关系之外更多受到了投机因素的干扰。
“当前电池材料市场价格存在过度投机、抬价、炒作,严重干扰和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补贴政策退坡后,给行业换挡前行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叶盛基表示,此次原材料价格上涨,虽然有中间环节抬价、炒作推波助澜,但核心问题是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所致。电池是工业化产线产品,资源开发有其周期性,受生产过程、材料供应等多因素影响,短期内很难释放大的产能。但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对上游原材料、关键材料、电池总成需求显著攀升,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现了多个环节的供需错配。
面对供应链的考验,车企也是使尽浑身解数。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介绍,2021年,小鹏汽车开发和验证了数百个替代供应方案,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2022年仍将面临芯片短缺和电池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挑战,小鹏汽车会继续联合供应商共同努力,并凭借快速开发替代供应方案的能力,克服供应链挑战。
“原材料价格上涨是短期行为,但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却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甚至面临着供应压力。”北汽蓝谷经理、北汽新能源总经理代康伟判断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速度远超过供应链体系对于市场的预估,自然会出现短期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当下,新能源车企需要进行体系升级,以更加灵活机动的方式应对随时变化的挑战。
叶盛基建议,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需加强大宗原材料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开发进度,支持国内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原材料供应渠道;同时,开展对不法行为调查,重点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保障动力电池原材料及关键材料供应及价格稳定运行。
此外,叶盛基认为,目前政府部门已在积极着力解决产业面临的现实难题,希望经过一定周期的调节,动力电池材料的价格能逐步回归正常和理性。“需要切实努力,至少要半年或更长的时间,这波新能源汽车关键材料的价格波动才能逐步趋于平稳。”叶盛基表示。
行业培育
要做科学系统规划
如果说,原材料涨价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短期扰动,而人才缺口逐渐增大则是行业需要面对的长期发展困局。
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分析,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科技人才需求量为9.2万人至11.6万人,而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才存量约为7.2万人,当年高校可供给人才仅为7300人,人才缺口较大。
另外,在中国电池工程师年会暨电池产业链技术精英交流会上,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张旻昱推测,新能源汽车售后人员,包括储能的售后、维修和定检人员的缺口,一年有10万人。
实际上,近年来,新能源车企纷纷通过提高薪酬、福利等手段来抢人才。
今年年初,人才解决方案公司翰德(Hudson)发布《2022人才趋势报告》。翰德招聘业务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宋倩在解读人才趋势时预测,就单个岗位而言,2022年领跑薪水涨幅榜的职位排名第一的是智能汽车芯片和先进半导体芯片研发,涨幅超过50%;若从行业来看,预计2022年通过跳槽涨薪最高的是芯片行业,涨幅50%,排在次席的则是新能源领域,涨幅有望达45%。
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应加速改革传统汽车人才培养模式,将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复合型、交叉型智能汽车专业人才。
除了人才问题,前述广汽埃安负责人还建议,国家应聚焦车规级芯片、应用级操作系统等“卡脖子”软硬件技术发展问题,重点扶持一批企业攻克技术难点,并进行一定产业化布局,实现核心技术零部件的国产化,大力缓解核心零部件的产能问题。同时,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智能网联领域,汽车软件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强制定义智能汽车信息采集和披露标准,保障车行数据安全。
叶盛基表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是新兴战略产品,产业的热度一直很高,即便是今年年初面临着各种来自供应链层面的挑战,但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的热度还是非常高,尤其是从双碳目标的实施角度来看,汽车产业也是贯彻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行业,同时,对于国家而言,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而言,是一大利好。目前供应链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切实加以解决。
叶盛基指出,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保持协调发展,如果只关注终端市场的销量,不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的平衡、协调和科学发展,那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难以持续的,更谈不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