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曾经被认为是不安全的象征,在西方的碰撞测试中失败了。这一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去年9 月在大众汽车总部沃尔夫斯堡的一次高级管理人员会议上,大众汽车品牌首席运营官拉尔夫·布兰德斯塔特警告说,中国竞争对手已经变得多么强大。他之前驾驶了一辆中国电动汽车,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人不仅掌握了电动驱动和数字技术,还提高了质量和做工。”
德国《明镜》周刊5月1日以“中国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正在攻击西方汽车世界”为题报道称,简单的窃取想法已成为过去,中国正在快速发展成为技术先驱。吉利、蔚来、小鹏等汽车制造商正在欧洲发力——德国企业已发出警报。
长期以来,大众总部一直在流传着一个“可怕的场景”:在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同时,中国汽车品牌正在逐步占领德国市场。小鹏、蔚来或瑞典中国合资企业 Polestar 等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在欧洲设有代表处,并准备出击。
“中国竞争对手的成功正挑战着整个德国汽车业。”文章指出。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依赖中国,30% 到 40%的汽车在中国销售。现在,中国汽车制造商不仅在中国本土,也在西方销售市场。吉利等年轻但成熟的制造商以及蔚来和小鹏等新进入者并没有被严重的新冠危机所吓倒。他们将电动汽车的转型视为彻底重组工业力量平衡的机会。这些公司得到了雄心勃勃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的支持,象征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中国多年来一直是汽车制造商最大的销售市场。2021 年,中国注册了 2100 万辆新车,而美国是近1500 万辆,欧洲仅约1200 万辆,其中德国为 260 万辆。北京也将“电动化转型”视为一个机会,最终弥补几十年来与国际竞争的差距。
青木观察到,虽然整个欧洲的汽车销售已停滞多月,但来自中国的制造商却在同一时期得到了巨大提升。
分析公司Jato Dynamics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商2021年在欧洲的汽车销售增加一倍以上,达到约 6.6万辆。如果再加上那些中国人拥有、并在中国生产线下线的欧洲品牌汽车,那么去年远东汽车的销量将超过 9 万辆。上升趋势将在 2022 年继续:仅 1月和 2 月就售出近 1.3万辆。
中国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目前仍控制在1.2%。但从全球层面来看,中国工厂已经代表了巨大的生产能力:去年,中国制造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 28.9%。
在走向汽车世界霸主的道路上,来自中国的企业和初创企业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上汽集团等国有企业继续生产廉价车型——主要针对欧洲注重成本的客户。其他制造商越来越依赖与西方合作伙伴的合作,但正在利用本土生产的价格优势。还有一群年轻的、崭露头角的汽车初创企业,它们在证券交易所估值巨大,正在大力研发电动汽车。
奥地利《萨尔茨堡新闻报》5日还以“来自远东的强电流”为题称,最有可能超越欧洲顶级制造商的中国汽车品牌包括:比亚迪、蔚来、长城、上汽和吉利。
崛起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机会很大。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和电池的生产数量和性价比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在技术上——如续航里程、效率和安全等方面——至少与韩国和德国不相上下。这也与当地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关。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厂商保障供应链,腾讯、百度等数字化集团可作为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合作伙伴。与德国相比,这显著增强了中国制造商的竞争力。
中国初创公司蔚来的创始人李威廉最近自信地总结了德国汽车行业的形势,“如果他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技术和企业文化,他们就会被新的竞争对手赶超。”奔驰、大众和宝马似乎都意识到了困境。他们都以某种方式与中国供应商合作,以确保在其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