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banner
媒体中心
长三角专业汽车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览会

竺延风: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能源革命的带动下,尤其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窗口期”已经打开,创新环境、发展要求、竞争格局等正发生深刻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坚持 创新、协同、开放、安全的思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

1 持续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基础

创新始终是推动汽车产业变革的基础,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之本。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进程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政策引领进入市场引领的新阶段,创新的任务更为紧迫、更为艰巨。从新能源汽车产业自身来看,在低温充电、续航里程、高温安全性、使用便利性、整车成本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成果不够的原因。

企业在推动创新中,不是单纯的理论创新,不是为了新颖而创新,也不是为了博眼球而创新,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让创新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实现有效益、可持续的创新。要坚持市场导向,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产品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平衡。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投放上,把握好节奏,落后一步肯定“等死”,不与市场匹配、符合经济与市场规则的盲目“创新”,领先两步也是“找死”,在资本市场和互联网的推动下,实际上领先可以做到不止两步,最好领先一步为宜,推动创新与消费形成动态平衡的关系。在加快创新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统筹考虑特色与效率,按照“最大公约数”向前推进。同时,要发挥好协会学会、科研机构、产业联盟等组织在加强创新协同、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提供高质量的供给。

2 协同推进,构筑发展体系

目前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深入演进,正由零部件、整车及营销服务企业间的“链式关系”,演化成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东风2017年将其归结为“五化归一车”“一车通四网”:

“五化”就是行业讲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东风加上了轻量化,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推手;

“四网”就是与汽车产业紧密相关的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和金融网。“四网”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我们持续推动“四网”融通发展。

随着产销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电池回收利用及规则标准等方面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也在凸显,协同推进成为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心所在。本次大会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根据有关测算,2030年要在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低于30%,新能源汽车的总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这对我国电力负荷将带来严峻的考验,也意味着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要超过44%。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的能量互动,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要。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储能单元,也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有序充电等技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基础性、系统性、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杜绝利用法律法规的投机行为,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3 开放合作,推动共创共赢

开放合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我国成为全球汽车资本类型最丰富、汽车品牌最集中、汽车市场最开放的国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在开放合作中逐步发展壮大的,既有国内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合作、跨界合作、资本合作,也有国际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合资合作、贸易合作等。

我们强调自主创新、换道超车,但决不关起门来自我发展。党中央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仍然是开放发展的格局。

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行稳致远,还要继续深化开放合作、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同时,我们要利用在开放中积累的优势,不断在平台技术、车型开发、市场营销、海外出口等领域增强主动主导的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方案。

4 安全可控,确保健康持续

安全是新能源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现在“里程焦虑”日渐“降温”,但对安全的关注日渐“升温”,包括动力电池、整车质量、数据信息、充电换电等方方面面的安全,全产业要携起手来努力攻克。

除了以上安全之外,产业链安全也要引起重点关注。目前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镍、钴、锂等原材料供给压力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锂和镍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钴为97%,都超过了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今年受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汽车芯片供应在全球范围持续短缺,给供应链安全带来严重影响。这给整车厂和产业链供应链企业一个深刻警醒,促使我们联合起来提前谋划,增强战略性资源保障供给的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

东风公司是行业内最早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近年来,东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创新、协同、开放、安全的发展思路,坚持市场导向、场景驱动、技术创新、合作共赢,多技术路线、多场景、多领域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东风新能源汽车的业务布局和商品布局基本完成,平台、技术和资源的体系能力基本形成,打造了具有东风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

1 坚持市场导向

东风坚持源于市场、终于市场,以客户为中心,洞察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形成了经济型、中、高端的商品布局,实现了主流市场的全覆盖,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型达到30多款,市场保有量接近40万辆。

在经济型市场,推出了“全路况代步车”东风EX1,定位为东风的“国民小车”,今年包括海外销量在内将达到6.6万辆。

在中端电动车TO B的应用场景领域,持续推进东风风神E70等车型迭代升级,打造电动车主流品牌。

东风把握消费升级的趋势,打造了自主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品牌岚图。东风岚图定位于“真正零焦虑的高端智慧电动品牌”,首款车型岚图FREE已经交付,各方面的评价良好。我们还以全新的平台架构,积极打造高端电动越野车M品牌,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

2 坚持场景驱动

针对不同使用场景,精准开发新能源车型,创造客户价值,并促进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

在商用车领域,形成全场景布局,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开发了东风天龙KL换电、氢燃料牵引车等10多款车型;5G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在港口投入运营;面向“最后一公里”,打造了无人驾驶智慧物流平台Sharing-Box。

在乘用车领域,L4级自动驾驶车Robotaxi、5G无人驾驶汽车Sharing-Van、东风“氢舟”等展开示范运营;发展换电模式,自主开发了智能换电站,60秒内快速完成换电。

同时,针对武汉、襄阳、十堰等地场景,共建“汉江经济带百万辆级新一代汽车产业走廊”,通过建设无人驾驶物流示范线等,推动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

3 坚持技术创新

不断增强平台技术能力,在纯电动平台开发上,乘用车形成了2大专用平台。

积极推动混动车型开发,今年新上市的东风风神奕炫MAX混动版综合工况百公里油耗降至4.3 L。

“三电”基本完成产业化布局,建设了2个“三电”工业园,形成了规模化的“三电”生产能力(年产12万套电机及驱动总成、20万套电控、5万套电池、1000套燃料电池总成),掌控了电池系统管理、IGBT封装集成、多合一电驱动总成、高效扁线电机等关键技术,并在行业推广应用。

在氢燃料领域,完成了120kW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开发了国内首款量产的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氢燃料商用车实现产业化运营。

在软件领域,积极打造原生智慧新能源专属ESSA模块化架构和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

积极推进芯片业务布局,公司年产30万只的车规级IGBT功率芯片模块已经量产下线。前瞻性布局和推进固态电池及关键材料开发等,自主开发的轮毂电机在不同车型实现搭载。

4 坚持合作共赢

把握“五化归一车”“一车通四网”趋势,谋划“N2311”的思路积极展开战略合作。

“N”代表和汽车企业的合作,目前我们和一汽、长安打造了T3战略合作平台,在电动平台、电芯、燃料电池、出行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代表和2家电网企业的战略合作,主要涉及V2G、车电分离、有序充电等领域。

“3”代表我们和3家通信企业在车联网、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深入合作。“1”代表我们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实现汽车与金融网络互联互通。

最后一个“1”,代表我们与合作伙伴在车规级芯片、T-Box等基础技术支撑领域的合作。

未来,东风还将与产业链生态圈企业携手深化战略合作,进一步构建开放创新的生态,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十四五”时期,东风公司定位为“为用户提供优质汽车产品和服务的卓越科技企业”,坚持“品质、智慧、 和悦”的价值观,战略性推进“东方风起”计划,通过“绿色东风 2025 ”和“科技跃迁”行动等,推动新能源汽车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东风力量。

东风制定了3个“一百万”的目标,到2025年,商用车、自主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100万。到2024年,将实现主力乘用车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

东风将通过研发打造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与平台架构,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等技术商品化;打造商用车“龙擎”和乘用车“马赫”2大动力品牌,促进传统汽车节能减排;积极探索车电分离、电池银行等,与产业链企业携手打造绿色生态系统等,实现到2025年碳排放强度降低15%的目标。

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大机遇,让我们一起努力,坚持创新、协同、开放、安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上一篇:国家统计局:4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8%

下一篇:中国汽车产业遭遇极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