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安庆立足市情实际,提出“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路径,明确“双招双引”战略举措,即对内夯实园区平台、资本平台、开放平台等发展载体,对外加强与安庆籍人才的交流联系,汇聚老乡力量加快推动安庆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安庆振兴使命。
因势而谋,独辟蹊径求突破
面对“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严峻态势,安庆坚持因势而变、因地制宜,不断谋划实施新的战略路径,把“内搭平台、外联老乡”作为突破口,努力在区域竞争中破局起势、后来居上。
首先,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是发挥安庆优势的必然选择。安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区域竞争中拥有不少独特而充分的比较优势。
一是在外人才优势。安庆自古崇文重教,改革开放以来凭靠基础教育的硬核实力,先后有110万左右学子通过高考走出安庆、走向全国,现有各行各业企业家、投资人4万多名,“两院”院士30多位。
二是区位交通优势。安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三角中心区27城之一,也是联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区域重点城市,向东可联通经济发达的沪苏浙,向西可辐射市场广阔的赣鄂湘,距合肥、南京、杭州、南昌、武汉五大省会城市均在2小时交通圈内,且拥有“八百里皖江”近一半以上的岸线资源,水陆空铁立体交通方式齐备。
三是开放环境优势。安庆自古就是长江流域商业重镇,从1760年到1938年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汇聚,多种文化在此交融。可以说,安庆历来具有海纳百川的襟怀、开放包容的基因。近年来,安庆又先后获批五大“国字号”开放平台,数量居全省前列。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必须坚持“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努力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真正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其次,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是破除安庆困境的现实需要。虽然安庆拥有多个优势,但近年来发展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经济总量逐步滑落至“安徽老五”。
一是发展速度不快。自2016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基本居全省十名开外。与全国百强城市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差距呈持续拉大趋势。
二是县域经济不强。全市7个县(市)中,仅桐城市进入全省县域经济总量前20强;5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不足300亿元。
三是产业发展不优。产业集群规模较小,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均不足500亿元。企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利润率普遍不高,百亿级龙头企业屈指可数。金融业发展滞后,存贷比、直接融资规模较长时间在全省垫底。
四是开放水平不高。经济外向度不足1%,2019-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量、增幅在全省均居中靠后;2016年以来,全市利用外资总量始终居全省倒数。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内搭平台、外联老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第三,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是促进安庆争先的实际行动。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是安庆所有发展战略、策略的落脚点,也是当前安庆发展最紧迫的任务。
一是省委、省政府有部署。省委、省政府对安庆发展一直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安庆“进百强、上台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赋予安庆“联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区域重点城市”的新定位。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安庆调研时,也对安庆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安庆重振雄风、重塑辉煌。
二是区域竞争有需要。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所有城市都在抢抓机遇、比学赶超,安庆发展面临“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窘境。
三是安庆人民有期盼。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是安庆的主要矛盾,也是海内外安庆人对家乡诟病最多之处。对安庆而言,无论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还是顺应人民期盼、应对竞争形势,都必须坚持“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汇聚一切可以汇聚的资源,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聚人心、解难题、开新局。
顺势而为,蓄能聚力谋振兴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改革理念、创新思维,注重用市场逻辑谋事、资本力量干事,把“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抓实做细,努力为安庆振兴培育动能、厚植优势。
突出双招双引“主抓手”。每年召开高规格安庆全市“双招双引”大会,成立42支县干招商组,积极组建产业招商组、驻境外招商组,推进市领导领衔招商。把项目落地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衡量标准,常态化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每季度开展“三看三比”巡回检查活动,推动招商项目快建设、快见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成立市人才发展集团,探索构建“人才、服务、资本、产业”运作机制。千方百计发挥老乡在“双招双引”中的独特作用,开展安庆籍在外人才信息征集活动,建立覆盖20余万人的安庆籍在外人才库,分级分类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每年清明节、国庆节、元旦前后分别举办宜商大会、“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院士专家恳谈会三大活动,与老乡们增进感情、交流信息、对接项目。2021年首届圆桌会议期间,聘请23名安庆籍知名人士担任首批“城市发展顾问”。
突出开发园区“主战场”。深化园区合作共建,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全市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与沪苏浙园区开展紧密型合作共建,安庆经开区与上海嘉定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入选安徽省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与长三角先发地区等高对接,首批对标学习改革创新举措20项。破解园区发展空间制约,打响网格化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攻坚战,主城区率先清理处置5000余亩,正在向县域全面推开。2021年度安徽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安庆经开区、桐城经开区分列第8、第19位。
突出金融服务“主源头”。坚持市场化导向,推进市属国有平台转型改革,加快国有资产资源整合,新组建文旅、矿业、高速公路建设等投资公司。用好国家支持贫困地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成立上市咨询专家委员会,扶持引导企业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未来五年新增上市企业15家以上。2021年,全市新增过会待注册企业1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4家。全面推行财政资金“拨改投”,研究出台基金发展支持政策,与深创投合作建立“红土”基金,与中石化、含元资本等合作筹建“双碳”“双生”基金,加快打造“基金丛林”。
突出扩大开放“主旋律”。聚焦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安徽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推动五大“国字号”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2021年,安庆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并封关运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进口单量33万单,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口粮食8.7万吨,安庆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7.2万标箱。截至目前,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已累计采购车辆1066辆。同时,聚焦打响安庆会展品牌,围绕安庆特色产业,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涂料大会,正在积极筹办中华老字号、塑料包装、刷业、膜材料、童装等全国性展会。
突出营商环境“主引擎”。针对投资环境问题,追根溯源、立说立行,加快打造以“满宜办”(“宜”为安庆简称)为品牌的一流营商环境。在全市广泛开展“一改两为”大学习大讨论,举行“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现场办公活动,深入查找剖析干部担当作为、办事服务效率等方面突出问题,清单化闭环式加以解决。建立多层次、立体化政企联系沟通机制,每月举办“宜咖吧”企业家沙龙,每两月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市县两级设立企业服务中心,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包保企业项目制度,推行招商项目落地全程代办机制,努力让线索能第一时间掌握、项目能第一时间落地、问题能第一时间解决。
乘势而上,内外发力结硕果
“内搭平台、外联老乡”的集结号吹响后,迅速引发安庆老乡的积极反响,成为全体安庆人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为安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崭新变化。
项目招引取得新突破。“金凤还巢”成为安庆发展的别样风景,越来越多在外老乡带着“真金白银”回乡投资兴业。2021年以来,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51个、总投资2227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4个、投资额872亿元;投资110亿元的美的新能源、100亿元的正威潜阳产业园、70亿元的国轩新能源、60亿元的集泰化工、58亿元的慧儒铜箔、20亿元的迪赛诺制药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
产业发展开启新赛道。在赛富投资、含元资本等“外脑”力量的帮助下,进一步明晰了安庆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在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重点布局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生命健康和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做到“直道上不掉队、弯道上能赶超、新赛道上求突破”。无中生有谋划建设“双生谷”,4.6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建设已启动,首发项目北大未来研究院等一批创新项目即将进驻。
为企服务呈现新气象。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事项平均提交材料数精简至2.01件,审批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1.8个工作日,“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事项实现全覆盖。“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共收集问题诉求555个,涉及企业374家,目前已解决问题诉求449个,办结率达80%以上。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既展示了安庆的“真诚与效率”,也让老乡们真真切切看到了家乡的变化。慧儒铜箔项目洽谈21天即签约、签约40天即开工,创安庆“双招双引”新速度;美的新能源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奠基,用时仅两个月;国轩新能源项目“签约即开工、半年即交付”。“回安庆对了”,正在逐渐成为返乡兴业企业家们的共识。
干部作风得到新改进。进一步完善在“赛马”中“选马”机制,出台“发展退位、干部让位”实施意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成为各级干部的主流。干部队伍风气显现出新变化:接待客商的频次多了,外出招商的人次多了,解决问题的精力多了,去基层一线、项目现场的时间多了;遇事推诿扯皮的少了,陷入“文山会海”的少了,吃请应酬缠身的少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人和事少了。“四多四少”的变化,不仅得到了老乡的普遍认可,也为安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安庆市将继续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不断完善“内搭平台、外联老乡”长效机制,把牢有效投资主阵地,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加快推进现代化美好安庆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