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要买电动车的刚需用户,海外品牌的关注度远低于中国品牌。
如果全球汽车制造商认为他们可以在电动时代仍然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占据主导,那他们大概率将会失望。
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等内燃机时代的王者,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中,正落后于本土企业。在这个赛道上,中国正不遗余力的资助和鼓励本土企业的发展。
路透社援引一位北京上班族娜娜的话称,当她购买18万元(27000美元)的小鹏电动车时,主要的纠结选项还包括比亚迪和蔚来——海外品牌根本没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如果是汽油车,我可能会考虑外国品牌,这位29岁的女士表示:“但我想要一辆电动车,比起特斯拉,我看到一些中国品牌正确地应用了先进的智能技术。”
在像她这样的消费者需求的推动下,电动汽车在中国飞速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在2022年的前四个月,新能源乘用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数量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49万辆。
而中国的总体汽车销量下降了12%,反映了汽油车需求的急剧下降。
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今年前4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10名汽车制造商中没有外国品牌——除了特斯拉。
剩下的都是中国品牌,从比亚迪和五菱到小鹏等等。比亚迪今年在国内销售了约39万辆电动车,是全球领导者特斯拉销量的三倍多。排名第一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是一汽大众,电动车销量排名第15。
娜娜表示说,海外品牌,无论是别克Velite 7还是大众的ID.系列,都未能提供她所需要的东西:能够让她在车里获得类似智能手机的舒适体验的电动车。
“外国品牌离我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太远了”娜娜说。相反,小鹏汽车的数字助理处理与支付宝和淘宝等应用程序的连接,以及从开窗到音乐,无所不能。同时它的汽车软件还能不定时进行OTA更新。
这是个相当大的反转。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品牌一直主宰着中国市场,近年来在乘用车销售中赢得了60-70%的集体份额。在2022年的前四个月里,他们占据了52%的份额,4月份的月度份额为43%。
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称,一些品牌可能在三到五年内消失。
“中国本土品牌正在变得更加强大,”曾任日产中国区负责人的内田诚表示。他补充说,中国电动车的质量也已经得到改善。
他认为,中国市场将诞生大量的技术转型,汽车制造商必须能够快速设计、开发和推出新车型。
高科技原住民
前克莱斯勒高管、现为上海咨询公司Automobility负责人的Bill Russo表示,全球品牌在中国这个唯一增长的汽车市场中控制的份额不足20%,因此需要尽快扭转局面。
他认为,中国消费者对汽车认知的转变基本上是智能手机加四个轮子。
他在谈到对“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服务体验”的需求时表示:“我认为这是一种向高科技的转变,重点是操作界面、人机连接和应用程序。”而“传统公司不是高科技的原住民”。
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包括大众、奥迪、宾利、兰博基尼、保时捷和斯柯达,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引领市场,包括通用汽车旗下的品牌,如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
根据LMC Automotive的数据,这两家全球集团去年在中国的整体汽车市场份额约为13%和12%。
熟悉该汽车制造商在中国业务的两位人士表示,通用汽车现在专注于赢得大城市的年轻买家,这些城市迄今为止一直未被“充分挖掘”。
该集团已在全球范围内花费超过350亿美元用于新的电动化战略,包括30多辆新的电动车,其中20多辆将在中国发布,以及刚刚推出的全电动凯迪拉克Lyriq锐歌跨界SUV。
两位消息人士称,在Lyriq之后,通用还将推出一款别克电动SUV和一款更小的运动型电动跨界车。
根据LMC汽车公司的数据,在过去五年中,别克汽车的销量下降了32%,到2021年为82.86万辆,而雪佛兰汽车的销量则缩水了一半以上,达到26.9万辆。
通用汽车计划,到2025年在中国每年生产100万辆电动车。同时,这家汽车制造商它一直在部署智能技术,包括高速公路上的免提驾驶协助、“航空级”网络安全和空中软件更新。
中国用户从被动接受产品到主导需求
到2026年在全球范围内花费550亿美元研发电动汽车的大众汽车公司推出了其新一代的ID.。去年的8万至10万辆汽车是该系列的目标。而今年其目标是16万至20万辆ID.汽车,尽管到4月份它累计只卖出了33,300辆。
据通用汽车和一位大众汽车内部人士称,外国品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他们的新电动汽车是为美国和欧洲市场设计的,重点是性能和耐久性。
“高速公路的速度?在大多数大城市,中国的交通很拥挤,人们甚至不能超过60公里/小时,”熟悉汽车制造商产品计划和产品开发过程的通用汽车公司人员说。
大众汽车表示,中国的电动车需求与“智能汽车”主题密切相关,并补充说它正在投资于本地研发,尤其是软件。
大众汽车希望,到2030年,要成为电动汽车的市场领导者,从而确保其在中国保持第一的地位。
一项大的挑战是在有可支配收入的大城市中找到获胜的密码,比如北京的娜娜和上海的土木工程师李华。
去年以29万元的价格购买比亚迪电动轿车时,李华只是略微在脑海中闪过了海外品牌。
“在我看来,说到外国品牌,只有特斯拉脱颖而出,其他品牌看起来根本没有竞争力。”李华表示。
结语
电动时代的进程是如此迅速,以至于一些海外汽车制造商还停留在“推出任何产品都能在中国卖得好”的刻板印象里。而在这些老古董的思维还没来得及转变时,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开始疯狂抢占份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