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由于华为的入局而变得愈发亮眼。这亮眼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既有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的掌控,也有高科技对它的赋能。这意味着汽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启动智驾技术以后,更像是一骑绝尘,将传统燃油汽车企业抛在脑后。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毁灭中创新,一个造车新势力,造就了一个新的时代。
传统造车企业由于品牌优势的存在,会吸引并存留一定的顾客,还会具备一定的存量市场。但随着传统核心竞争优势变成落后技术,品牌的赋能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以往越强大的,越容易毁灭。这让人想起了柯达胶卷和摩托罗拉。强大的优势变成了羁绊,成为了资源上的束缚,成为了人才上的束缚,更成为了思想上的束缚。这样的企业进入了衰退期,虽然衰退期可能会很长。但能迎来企业的二次成长曲线的,屈指可数。虽然像日本的丰田仍在加力发展氢能源技术。但这仅仅是基于环保角度的,在和未来自动驾驶的技术结合上,传统的发动机技术不足以支撑。
有人说中国发展了这么多新能源汽车,但是在产生电能的来源上,不还是基于煤炭和石油吗?新能源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条。我们可以在适合突破的环节优先突破。比如我们先做好下游,做好下游的最大好处是有消费支撑,产生经济来源,反过来塑造上游。上游能源的输入接口,由传统能源转为环保能源。如果同中国的太阳能、风能和核能联系起来,这就是一盘大棋。氢能的利用中国也在研究,但估计未来最大的可能性是用于增程式汽车,核心技术仍然在后端。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正进入快速成长期。不跟上形势的未必能很好的存活,跟上形势的也要面临残酷的竞争。目前大多数车企都在亏损。市场的开拓也依赖政府的补贴政策。如果不能止血,不能造血,企业的成长能力一旦结束,就必然被资本抛弃,被市场抛弃。所以说,汽车是一个巨大的行业,但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企业经营起来会很累。既依赖于重资产,又在残酷竞争下存在微薄的利润。通过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可能最后存在的是几个大型车企共享最大的份额。
行业存在周期,企业也存在生命周期,没有哪个企业会真正的基业长青。这是市场残酷的现实,也是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虽然还不够完美,也存在市场失灵的时候。但它终究努力,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