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banner
媒体中心
长三角专业汽车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览会

第五代DM抢占技术制高点 王传福:全球插混进入中国时刻!

汽车百公里油耗进入了全新的“2时代”!如果将时间轴拉回至10多年前,恐怕没几人能想到,这样一个里程碑事件,竟是由一家中国车企所创造!

5月28日晚,西安,永宁门城墙在华美炫彩的灯光映衬下格外恢弘壮丽。城墙脚下,比亚迪举办盛大发布会,重磅推出了全新的第五代DM技术,宣布实现三个“全球之最”——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46.06%、最低的百公里亏电油耗2.9L、最长的综合续航2100公里。

“最先进的插混技术在中国”

西安是比亚迪造车故事的起始地。发布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满怀感慨地回顾了比亚迪插混技术发展历程。2008年,比亚迪首台插混汽车F3DM在西安比亚迪高新工业园量产下线,开创了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路线,实现“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行驶模式。此后比亚迪对插混技术义无反顾全情投入,但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2020年,中国品牌插混汽车销量在抵达2018年小高峰后一路下滑,使得业界对这一技术路线的走势判断出现分歧。“但我心中就是有种不服输的劲儿。”王传福说,正因顶压坚持,2021年比亚迪推出第四代DM技术,开创了双电机串并联架构,推动中国品牌汽车油耗进入“3时代”且实现了“油电同价”。自此,比亚迪插混产品开启“畅销模式”,销量从2020年的4.8万辆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143万辆,截至目前累销已超360万辆。

同样也是这些年,在比亚迪的带动作用下,越来越多车企加入插混阵营,据悉目前市场上相关车型已超百款。2023年中国插混汽车销量达280.4万辆,同比增长84.7%。可以说,在中国每卖出2辆插混车,就有1辆来自比亚迪;全球每卖出4辆插混车,就有3辆是中国品牌。发布会上,王传福激动表示:“插混已成全球汽车技术主流路线!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插混技术都在中国,全球插混已进入中国时刻!”

“要是成功,获得的就是划时代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此次发布的第五代DM技术,是如何抢占技术制高点,实现三个“全球之最”的?王传福讲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插曲”:当他问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DM技术总设计师杨冬生“下一代DM技术能把油耗做到多少”时,杨冬生回答“目标3L以下”。王传福立即拍板就干,心里想的是“反正要是失败了就是几十个‘小目标’打了水漂,要是成功,获得的就是划时代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比亚迪还是做到了。

会上,杨冬生介绍,第五代DM技术以“快、省、静、顺、绿”的优势重新定义了插混技术天花板,这得益于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以及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所赋予的强大技术基底。

具体看,在动力架构方面,EHS电混系统通过更精妙的结构设计,将功率密度提升70.28%,并大幅减少了能量流动路径损耗,综合工况效率达92%。能量密度提升 15.9%的插混专用刀片电池,充分保障了“心脏”充分“供血”。核心部件的全面进化,为第五代DM技术塑造了强大的筋骨。在热管理方面,第五代DM技术的热管理架构上升到与动力架构相同的重要等级,从原来的各系统独立提升为整体架构。前机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座舱热管理协同作战,确保能耗最低,使得车辆能耗在高温环境下最高节省10%,低温下最高节省8%,确保节能和舒适双重体验。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实现了行业首个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实现功能复用,功率密度提升18.3%。采用VCU(电压控制单元)、双MCU(电机控制单元)三脑合一的芯片集成方式,将算力提升146%,充分提升整车的集成度和性能。

技术领先、价格美丽的背后是什么

发布会上,第五代DM技术首搭的全新车型秦L DM-i和海豹06 DM-i开启上市交付,实现发布即量产。秦L DM-i和海豹06 DM-i都推出5版本,售价9.98万~13.98万元,如此性价比引发在场人士阵阵赞许与掌声。

更令人刮目的是,在会上公布的媒体实测平均数据中,秦L DM-i与海豹06 DM-i百公里油耗竟分别达到2.43L和2.41L,综合续航均超2300km,最高续航甚至达到2500km。这样的表现,单价却下探至10万元,真是“杀伤力”满满。

技术领先、价格“美丽”,比亚迪是怎么做到的?笔者以为,核心是比亚迪20多年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坚守与投入。正因如此,不管外界如何看,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始终不遗余力,自2001年筹备造车以来累计投入已超1400亿元,几乎每年的研发投入都比利润要高。工程师出身的王传福还说,如今比亚迪已有超10万名工程师,这在全球车企中是最多的,工程师是比亚迪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说第四代DM技术是比亚迪销量爆发式增长的重要推手,那么第五代DM技术,将让比亚迪进一步抢占技术制高点,守稳冠军宝座,有力推动中国汽车市场油转电变革进程。



上一篇:江淮汽车以持续研发投入和科技朋友圈跑进智能时代

下一篇: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车 约有1辆“安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