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来汽车新桥工厂的焊装车间,AI质检机器人正以每秒2000帧的速度扫描车身焊缝。当激光扫描到某处不合格的凹痕时,生产线自动暂停并标记问题工位。这套由蔚来自主研发的智能检测系统,将缺陷漏检率从人工巡检的1.5%降至0.03%,每年可减少质量损失超2000万元。
这一幕,正是安徽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缩影。在安徽,提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全面赋能新能源汽车全价值链,描绘着汽车产业的进化图景。
技术突围
AI渗透汽车产业全链条
安徽的智能网联汽车版图上,人工智能正以“加速度”渗透至研发、生产、测试各环节。
奇瑞汽车依托DeepSeek大模型打造的Lion AI智舱系统,将语音交互推向新高度:在80分贝环境噪音下,系统仍能通过声纹识别锁定主驾指令,并联动座椅、空调、娱乐系统完成跨域控制。这项技术已达到97%的意图理解准确率,用户日均交互频次较传统车机提升3倍。
制造端的变革更为深刻。蔚来新桥工厂的无人驾驶物流体系,通过5G+AI调度系统,让200余台AGV小车实现“毫秒级”路径规划。冲压车间内,AI视觉检测系统以0.01毫米精度筛查冲压件,每年可避免3.6万件瑕疵品流入下一工序。科大讯飞则将语音交互拓展至全场景:其车载系统不仅能识别后排儿童的轻声需求,还能通过眼球追踪技术判断驾驶员是否分心,必要时自动触发紧急制动。
在自动驾驶训练场,“开阳实验室”构建的虚拟仿真平台正以每天100万公里的速度“喂养”算法。通过将黄山盘山公路、合肥高架桥等复杂路况数字化,自动驾驶系统的训练效率提升50%,路测成本降低70%。这种虚实融合的创新,让安徽车企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
生态聚变
创新驱动智驾产业新突破
安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突围,得益于“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由省发改委牵头组建的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汇聚中国科大、合工大等12所高校,以及奇瑞、江淮、科大讯飞等30余家产业链企业,形成覆盖芯片、算法、终端的创新矩阵。
在芜湖,云从科技与奇瑞联合成立的智能座舱研究院,正攻关多模态交互技术。其最新成果“视觉+语音”融合控制系统,让用户可通过手势划动天窗开合角度,或凝视中控屏特定区域触发功能菜单。这项技术已应用于星途瑶光车型,使物理按键数量减少40%,人机交互流畅度提升60%。
从省发改委汽车办获悉,为强化协同创新驱动智驾产业突破,我省将支持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高校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智能驾驶体系等关键领域实施产业链协同攻关,推进车载大模型、车载智能软硬件等研发产业化和装车应用。同时将启动实施一批智能驾驶体系等领域重大产业创新计划。
安全跃迁
打造特色可信数据空间
面对智能网联时代的数据安全挑战,安徽率先构建汽车可信数据空间。在芜湖数据枢纽中心,区块链技术为200余家产业链企业搭建起“数据保险箱”。企业可通过“数据可用不可见”模式,在不泄露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共享研发数据。某电池企业利用该平台,与算法公司联合优化热管理模型,使电池低温续航里程提升12%。
下一步,我省将通过数字新技术,加强汽车产业数据归集、治理、标准化,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推动智能网联安全健康发展。
当奇瑞的工程师用方言唤醒智能座舱,当黄山的自动驾驶巴士载着游客穿越云海,安徽正用一个个创新场景,诠释着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共生共荣。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一幅“车在‘云’中行,路随智能变”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