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banner
媒体中心
长三角专业汽车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览会

降价潮下,燃油车时代即将终结,未来该何去何从?

由东风汽车引爆的“燃油车价格大跳水”风波,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已经宣告了燃油车时代的终结,并将带来上下游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油车降价,加速市场淘汰

“曾经的C6全是缺点,如今的C6尽享法式浪漫”,如此多网络热梗的背后,其实也在说明如今的市场状况:中国汽车市场最缺物美价廉的产品,消费者也最喜欢性价比。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场价格战的本质,完全可以引申为市场份额的争夺。

2023年初,特斯拉率先拉开价格战的序幕,随后比亚迪9.98万元起的秦 PLUS DM-i强势应战,再接着零跑重新定义15万起的增程车型到来,这股来自新能源车的星星之火,迅速转变为如今的燎原大势。

老大老二打架,老三遭殃,是业界常态。

如今的汽车市场发展形势也在说明,面对新能源汽车一系列“不讲武德”的操作,曾经稳定的燃油车价格体系,正在逐渐崩塌;所谓油电同价的时代,也随之渐行渐远。

其实就像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所说,降价不一定能提升销量,但能打击对手。而此时燃油车的心理很好理解——把水搅混,破而后立。

最新的乘联会数据显示,虽然2月的乘用车销量有所回升,但自2023年以来,不论是零售量还是批发量,均同比大幅下滑,高者下跌近19%。市场需求疲软,又要促进消费回暖,压力传递到每一家车企的身上,妈耶降价促销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而根据乘联会数据再进一步分析,大盘如此下跌趋势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销量,竟然出现了逆势飙升的情况。

毫无疑问,如今燃油车企所掀起的大降价浪潮,无异于饮鸩止渴。此消彼长之下,燃油车被市场、消费者抛弃,只会是时间问题,而且那一刻不会太远。

新能源车,占尽优势反攻

不得不承认,相对比而言,燃油车市场已经进入到存量市场阶段,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却足够称得上是增量市场。而且如此大的市场波动之后,必然会生成一番新的格局。

可怕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底牌,还有许多。

不久前的特斯拉投资者日上,更多成本削减的信息被释放出来。据称,在诸多新概念、新工艺,以及新的设计思路结合之后,下一代特斯拉产品的成本与能耗,将在现有基础上再降50%。

而作为替代燃油车的另一位主力,比亚迪凭借自身的供应链布局,更是已经摩拳擦掌。9.98万元起的秦 PLUS DM-i只是在投石问路,接下来的动作会更加大开大合。

就比如比亚迪“F品牌”首款新车“SF”的谍照曝光,据说定位在40-60万元之间。若传闻为真,F品牌将与腾势、仰望一起,向着国内的中高端汽车市场发起猛攻。

无独有偶,造车新势力们也按捺不住性子,一窝蜂地出手。

小鹏可以说是最积极的那个,受曾经的市场战略影响,2023年以来,关于小鹏最多的声音就是“掉队了”。各方面因素影响下,促使着小鹏不仅紧随着特斯拉降价,更是接二连三地“出牌”,包括上层人员的变动,加快产品迭代更新节奏等。

随着小鹏P7i正式上市进店,小鹏G6上了工信部名单,小鹏的意图显而易见:就是要借着这滩浑水,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蔚来也没有闲着,各方期待的ET5猎装版,也正式上架工信部。不久之后就会发布,而且据说节奏很快,上市即交车。更有蔚来手机,亮相网络,为其品牌力再次添砖加瓦。

就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

相对于燃油车面临的各种隐忧,新能源车虽然也在降价,但却生出了一种品牌跃升、火力全开的架势。更何况,如今的政府政策也好,消费者心理也罢,都算得上是站在了新能源汽车的一边。

其实也不难发现,降价促销的煽动性很强,就像滚雪球一样。尤其是当强势汽车品牌也掀起降价风波之后,其余品牌如果无法继续新增订单,便不得不接受随大流的降价行为。

可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当新能源车依旧存在不少攻击力之时,哪怕燃油车决定孤注一掷、破釜沉舟,也难以改变客观大趋势的方向。如此,各方力量综合在一起,也就只剩下一个结果——加速历史进程向前,加快燃油车的淘汰。

一个时代的翻页,就是如此残酷

眼下,电动化带来的交通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威力更甚,已呈席卷之势,背后并非是单一的技术创新所驱动。降低交通碳排放,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决定了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只是个时间问题。

新能源车以摧枯拉朽之势抢占汽车市场的同时,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汽车连续祭出降价“杀器”。

近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就提及了这一话题。他表示,新能源汽车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真正要控制的是燃油车的产能过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怎么样把过剩的燃油汽车的产能转化成新能源汽车,把它利用好、处理好,这才是主要问题。“

据乘联会数据,近几年来,传统燃油车(乘用车)销量从2017年的2365万辆下滑至2022年的1488万辆,下滑幅度约36.84%。

截至2021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为52.47%——远低于汽车行业80%的合理产能利用率。

作为工业中代表的重资产产业,汽车的资本开支是巨大的。按照今天的行业标准研发一辆量产车,研发成本几十亿,工厂投资上百亿。

巨大的负债以及资本开支将燃油车企压得喘不过气来。接下来,燃油车企面对的是价格战,利润端更是雪上加霜。

然而,即便亏损也不能停止生产,成本折旧是一项巨大的开支,还涉及到地方就业等问题。

而后面对的是——“淘汰落后产能”,被迫将生产线切向电动车。

蔚来改造的是江淮的产能,理想汽车正在接手北京现代闲置工厂,埃安第二智造中心也是基于燃油车生产线进行改造。奔驰、大众、本田、通用等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对旗下部分生产厂进行改造。

传统燃油车生产线向新能源车切换已然是趋势。

电动化变革关乎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生死存亡。汽车产业链庞大且错综复杂,存在着极强的上下游依赖关系。一般一家车企有上百个供应商,汽车生产涉及钢铁、冶金、塑料、陶瓷等原材料行业,以及电子、电器等十多个产业部门,一般汽车零部件总数会超过一万。

燃油车丢掉市场无疑对上游零部件环节产业巨大影响。

下游来看,对加油站的冲击同样不容小觑。截止2022年,全国加油站数量己达到11.9万座,燃油车的大幅滑坡使得用油量大幅降低,盈利生存问题摆上桌面。

与此同时,伴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大幅提升,对充电桩需求十分强烈,传统加油站向综合能源港转型极为迫切。

任何与趋势间的对抗,都是无力的。

车企的主动降价行为,政策导向上的暖风频吹,不管是负向、正向的推力,最终都会加速电动化的进度。

上海、北京等城市相继推出了电动汽车的置换补贴支持政策,其他城市陆续接力。各地置换补贴政策,替换的恰恰是老旧的燃油车。

消费者更应该算清这笔账。看似当前燃油车价格大跳水,抢购能占到不小的便宜,但长远眼光看,燃油车销量的急剧下滑是必然趋势。如果一时贪图优惠购入新车,后期很可能面临更高成本的维修、保养费用,而且燃油车也会变得远不如从前保值。

同样,燃油车产业链的上下游也要在心里掂量掂量,顺势而为的思维变得更为重要。

其中蕴藏的机会也很多。

从加油站的升级改造、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的投建,到车后维修保养服务向充电桩维保、场站服务切换,再到未来所衍生出来的储能、V2G及虚拟电厂业务,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可能是一座金矿。

上一篇:汽车工业的焕新之战,未来谁是黑马?

下一篇:4天内,多省份党政“一把手”有个统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