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banner
媒体中心
长三角专业汽车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览会

从后视镜中看汽车零部件的未来

在汽车发展史上,从结构到外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不变的似乎只有后视镜。而后视镜从机械结构向电子转变,也成为汽车由机械向电子化演进的代表。

首先,后视镜向电子化的“变身”,其实是汽车由机械结构向电子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而且,这一发展过程也是一步步发展的。笔者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最早的汽车电子是晶体管在汽车上的应用,为了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将各种分立电子元件组合成为电子系统的装置。到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数字电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汽车的机械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子化装置可控制的功能更多,体积也在缩小。

第二个阶段,得益于CPU运算速度的提高和存储容量的增加,有了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可以对汽车更多功能实现集中和有效的控制。另外,各种控制器所用的传感器等多种控制集中在一个ECU上,成为集中控制系统,也被称为汽车微电脑控制系统。这一阶段,汽车总线束的长度曾达到了2000多米,电器节点数多达1500多个。而这些都随着网络控制方式的到来而改变,利用ECU实现数据共享,从而优化系统整体性能并简化电器布线,这就是CAN总线和LIN总线技术。

第三个阶段,汽车电子继续演化,硬件上有先进制程的芯片,并出现了域控制器,逐渐进入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伴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如今的后视镜也已经转型升级走向电子化。十个月前,《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正式实施,电子后视镜成为合规可选择的汽车零部件。

其次,与汽车由机械向电子化发展的过程是逐步演进不太相同的是,汽车后视镜的演变几乎是一步到位进入电子化时代。无论是主观上的不适应,还是客观上电子后视镜技术的不完善,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当初晶体管上车时,无论是性能还是寿命都有限,时常换个电子元件很正常,所以,消费者对于目前的电子后视镜的吐槽,也并不意外。相比较而言,与机械式后视镜只需扫一眼不同的是,电子后视镜需要盯着屏幕多看两眼,这使驾驶员在路上驾驶时不仅容易分神,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安全驾驶,此外,超万元的昂贵价格,也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无论从功能上还是钱包上看,多数消费者似乎都不会主动成为电子后视镜的拥趸,即使像有些跨国车企的概念车上使用了电子后视镜,但在同款量产车上依然使用了传统的机械式后视镜,个中缘由不言而喻。因此,电子后视镜面临的窘境,从根本上看,还是技术问题,只有用技术创新加速完善,才是电子后视镜的出路,也才有其立足面向未来的可能。

再者,汽车的电子化与智能化看似字面意思不同,其实内在逻辑相通,而且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就最简单的方面看,汽车导航,最早的形式是纸质地图加机械式指南针,后来成为导航地图,现在也已经出现高精地图加GPS等形式,之所以这种电子化的零部件被广泛采用,是因为其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便利,也使得自身的发展速度更快。从中也可以大致看出一个规律,即完美的技术似乎是没有的,但只要在主要功能上能给消费者带来简便实用实惠,就一定会有生命力,同时也能在各方面获得支持,并在技术发展上得到关注和提速。事实上,电子后视镜也适用于这一规律。目前,面对电子后视镜出现的上车率有限的情况,笔者认为,还需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如屏幕方面是否可以优化,与HUD相结合,减少驾驶员视线转移的时间;既然现在有360度环视系统及车身后部的后视摄像头,电子后视镜的位置何必一定要安装在机械式后视镜的位置,“死要面子活受罪”呢?还有,之前高大上价值数万元的激光雷达价格如今已经接近千元,一个电子后视镜未尝不能降低身价走进大众。而随着技术的演进和价格的合理,电子后视镜的优势必将为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也会提升选装的积极性。

总体上,无论是后视镜还是其他汽车零部件,由机械式向电子化演进之路,其实就是一部汽车的发展史。由汽车后视镜的发展趋势看,面向未来,企业要做的和必须做的,就是以先进的技术去为消费者提供技术更优、价格更优、体验感更好的产品,为人们的美好生活赋能。


上一篇:发力新能源赛道 安徽汽车产业“一路疾驰”

下一篇:安徽鼓励探索在重点场景建设新能源汽车示范超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