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混和动力、纯电动乃至氢燃料汽车,不仅是中国出口的“金名片”和本土市场消费升级的新选择,而且正在加速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疫情下,2022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2万辆和4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出口同比增长5.4倍。 “以前是外国汽车原封不动卖到中国,后来逐步出现了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车型,现在,随着中国汽车出口规模提升,中国汽车企业甚至可以为海外市场专门定制‘全球车型’,引领全球汽车的新能源化趋势。”上汽集团总裁助理、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说。
余德介绍,上汽集团瞄准了欧洲汽车市场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期”。今年,上汽专门为海外市场定制的新能源汽车MG EH32将在汽车工业发源地欧洲首发上市。2022年,欧洲将率先晋级上汽首个1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国产新能源汽车不仅飘香海外,也成为国内消费者的“主动选择”。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已从产业边缘走向主销车型的核心地位,市场已经从“政策导向”转向了“产品驱动”。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14.8%,这意味着每销售7辆车中便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相比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新能源汽车还在加速整条产业链升级。在中国重要的产业走廊——长江经济带沿线,从重庆的长安汽车,到湖北的东风汽车、安徽的蔚来汽车,再到上海的上海汽车、特斯拉汽车,一个个汽车整车厂带动了上下游更多产业的集聚,形成一个个新能源汽车驱动发展的产业集合带。
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为例,这一特斯拉首个海外超级工厂,今年1月交付量达到59845辆,其中出口量超过4万辆。上海超级工厂持续成为特斯拉主要的出口中心。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度交付484130辆,占特斯拉全球2021年产能的51.7%。
特斯拉方面介绍,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达到90%以上的零部件本土化。这不仅带动超级工厂所在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使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布局。
2月19日,距离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几公里外,特斯拉供应商之一的宁德时代开工建设瑞庭电池基地项目、智能科技项目,预计将在一年内建成投产。
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21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550亿元人民币,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其首个千亿级产业。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加速推进,围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苏州、宁波、南通、无锡、南京、常州等长三角区域形成大规模产业集群。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中国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配套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已有超过42万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2021年新增注册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约17万家。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国际汽车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侯福深说,“市场的实际速度可能超越规划的水平”。
2021年,面对内外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来自供应链的压力,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出口42.60万辆,同比增长291.4%。